你写的证券公司文案为什么总被当成垃圾广告?上周我亲眼望见某业务部的顾客司理,把经心准备的推广文案塞给大爷大妈,终局转身就被拿来垫了麻辣烫。这事儿真不能怪受众,当初满大街都是"年化收益20%"的承诺,换谁都得犯嘀咕。
第一关:找准人设比找涨停板还重要
意识个95后基金司理小王,他给大学生写的理财攻略突然爆火。法门就是把投教文案做成"游戏攻略"——把定投指数基金写成"新手村责任",把资产设置画成"技巧树"。你看这组对比数据:
传统写法 | 场景化写法 | 点击率变动 |
---|---|---|
宏观金融剖析 | 奶茶钱怎么滚出旅行基金 | +300% |
K线技巧素养 | 学会这招避开相亲对象推举的股票 | +170% |
风险提醒 | 跟风买券商股的我差点被老妈赶削发门 | +250% |
证券公司老赵跟我说了个绝招:给广场舞阿姨软文写作要用养生话术,比如说"震撼行情喝菊花茶,护肝又护账户"。上周他们业务部靠这招新增了37个银发顾客,你敢信?
内容三板斧:讲故事别讲道理
某私募的友人近来愁坏了,他们研报级的软文阅读欣赏量还没超市促销单高。厥后改成"基金司理的午休食堂"系列,曝光量直接翻了八倍。这里尚有几个实战技巧:
- 把均线金叉写成"K线牵手成功"
- 用相亲故事说明分散投资:"别把鸡蛋放在统一个篮子里,就像不能同时约三个姑娘看电影"
- 风险提醒做成"前任避雷指南":"和烂股票分手要武断,别等退市才后悔"
有回我帮券商写理财商品文案,开头用了"这届年轻人的第一份理财,可能从被彩礼钱逼疯开始",当天留言区炸出200多个真实故事。你看,情绪共鸣比数据堆砌管用十倍。
渠道挑撰比选股还注重
见过最离谱的事是某证券APP把深度研报发在短视频平台,15秒的视频念了8个专业术语,终局完播率不到3%。这里给人们划重点:
- 微信生态适合养"慢牛顾客":每周推1篇深度+3篇互动问答
- 短视频平台要"快进快出":3秒内出现冲突场景,比如说"开户遇到前任柜台"
- 线了局景玩"突击战":在棋牌室门口贴"麻将胡牌公式 VS 均线冲破公式"
有个业务部在洗车店搞了个骚操作——把"持股市值满30万送精洗"的广告贴在擦车布上,三个月转化了89个有效户。这脑洞,不去做商品司理真是惋惜了。
效果追踪别学韭菜追涨杀跌
意识个私募商圈总监,他们用外卖平台层次做新闻营销新闻推广:把顾客分成"汉堡型"(快进快出)、"暖锅型"(长期持有)、"下昼茶型"(张望顾客)。不一样客群投喂不一样内容:
- 汉堡顾客推"开盘三分钟抓涨停"技巧
- 暖锅顾客送行业龙头十年走势图
- 下昼茶顾客发"空仓也能赚收益"的国债逆回购攻略
上周他们做了个测验:给亏损顾客推送"前任持仓"对比图——展现倘若持有某蓝筹股三年不动的收益,终局27%的顾客挑撰补仓而非割肉。这数据,比什么投资提议都管用。
前两天在地铁望见某证券广告,把开户流程拍成了偶像剧——柜台蜜斯姐仰头霎时,背景自动切换牛市K线图。诚然有点扯,但确实让人记着了客服电话。要我说啊,证券公司文案真不能端着,得学菜商圈大妈吆喝:"走过途经别错过,当初开户就像买原始股!" 下次写推广文案时,记得先问自己:这话倘若印在擦手纸上,有人违心看完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直编软文营销网 » 证券软文这样写,熊市也能圈住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