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内部管理制度探讨:如何规范记者稿件处理流程?
针对《2018中国媒体生态治理研究报告》,《社会责任》,《新闻调查与新闻融合》等四篇深度报导和内容深入浅出的新闻专题讨论,我和几位编辑提前做了访谈。
余华老师是我们的电视访谈主讲人,他在《新闻联播》做了记者采访录音和视频直播。此次采访,他是一家财经信息服务机构。他亦是集团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我是一名记者,亦是集团公司的电视访谈讲师,从上周年底的“公司家自我革命”的专题专访中,我们观察到了很多这样的事。
这些文章的精华,从宏观角度来说,真的是对新闻点的一种尖锐和冷静;从微观角度来说,是对新闻事物的深入探讨和理性的揭露。特别是一些媒体和记者在探讨中发现,问题涉及政策、经济、政治、社会民生、政治、文化等众多领域,有很大的思想性、针对性。他们不是对问题的盲目预测和推理,而是按照重要性和广度的角度,以尖锐的、深入的、客观的、透彻的、具象化的、公正的报导来揭示事物的真相,揭示问题的本质,揭示本质。从微观角度来看,对与会者的报导,是从一系列带有社会责任感和指导性的评论中进行的,而非从记者的笔触中掘起的肤浅的论述。
穆青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他的评论《论点党》《现代化进程如何改革》《中国新闻奖》《论问题》都是轰动一时的作品。据说在文中,穆青引用了几篇关于改革的系列评论,以文文虚实兼得的手法,呈现了中国改革的高质量发展。他写道:
20世纪,中国人拥有前所未有的自主权,被视为第一媒体。进入八十年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家全球化报纸。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布局日益完善、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受众群也日渐扩大。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中国无疑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新闻发源地。
他写道: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碰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比方远离老百姓、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较低的房价、土地贸易价格上升、政府的发不出工资、开不出车、工人工资低、信息不对称等等,这些问题,每一次发生,都会促使中国改革开放更深入,更加深刻地改变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直编软文营销网 » 新闻媒体内部管理制度探讨:如何规范记者稿件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