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排队3小时才买到?揭秘饥饿营销的实战套路

早八点蹲点抢不到网红面包?
上周末路过三里屯,看见某新开奶茶店排了五十多人,店员举着喇叭喊:"杨枝甘露还剩最后8杯!"结果第二天同一时间,还是"最后8杯"的戏码...老铁们,这就是典型的饥饿营销现场教学版

不过别急着骂商家套路深,去年海淀有家火锅店玩这招,愣是把人均消费从80拉到150,翻台率还涨了2倍。今天咱就掰开揉碎说清楚:饥饿营销到底怎么用才可以不翻车?


【饥饿营销≠耍猴戏】核心三要素缺一不可
朝阳王老板曾照猫画虎搞"每日限量50单",结果被消费者骂上大众点评。后来找我诊断才发现:

▍合格线标准对照表

失败操作正确姿势
单纯减少供应量制造稀缺+提高附加值
永远"最后一件"真实动态库存公示
只靠饥饿感卖货配套社群剧透营销

举一个正面案例:某国产香氛品牌每次新品只开放预约3天,但会在朋友圈提前曝光调香师手记,结果二手平台溢价都有人收。


【四步拆解:从网红店到小米手机的底层逻辑】
① 前置饥饿:预售期比发售期更关键
小米早期搞的"工程机抢购",就是让极客圈先躁动起来。现在很多奶茶店学精了:

  • 提前7天在小红书发物料到货视频
  • 开通"新品内测官"招募通道
  • 在抖音直播原料海关清关过程

② 限时+限量的双重暴击
西二旗某剧本杀馆的骚操作:
? 工作日下午场打7折(限时)
? 城限本每周只开3车(限量)
? 组满6人才可以解锁隐藏剧情(社交捆绑)

③ 二手市场要控盘
看一看迪士尼玲娜贝儿的套路:

  • 官方渠道断货→闲鱼出现代购
  • 黄牛溢价刺激话题→官微"补货预告"上热搜
  • 二次发售时设置会员优先购

【风险预警:这3种情况千万别玩饥饿】
上个月回龙观有家烘焙店搞砸了,学喜茶玩限量反而倒闭。切记:

▍死亡红线自查表

  1. 复购周期>3个月(如家具建材)
  2. 竞品供应充足(口罩期间还搞限量就是作死)
  3. 没有社交货币属性(工业螺丝钉玩饥饿营销?)

救命方案

  • 日用品改推"限定包装版"
  • B端商品搞"年度战略合作名额"
  • 教育培训玩"校友推荐制内测课"

【高阶玩法:把饥饿感做成长期饭票】
国贸某高端日料店的操作堪称教科书:
1 每月1号开放下月预约(制造日历节点)
2 设立"隐藏菜单解锁成就系统"(收集5次消费可解锁)
3 每年樱花季推出"主厨盲盒套餐"(连餐盒都成网红打卡道具)

最绝的是他们会员系统:

  • 白银会员:提前3天知晓新品
  • 黄金会员:参与食材投票
  • 黑钻会员:进后厨跟主厨学摆盘

【说点可能被品牌方拉黑的实话】
饥饿营销玩得6的商家,都深谙人性弱点:

  • 限量款满足"人无我有"的优越感
  • 预售制利用"损失厌恶"心理
  • 二手溢价激发"投机倒把"快感

但记住!这招就像重庆火锅的牛油——
用得适量能提香
? 放太多就糊嗓子

下次看见"最后XX份"的招牌,别急着掏钱包。先问一问自己:是真需要?还是中了多巴胺的圈套?毕竟,非常好的饥饿营销应是——让顾客吃完还想舔盘子,而非骂骂咧咧掀桌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直编软文营销网 » 奶茶店排队3小时才买到?揭秘饥饿营销的实战套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