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刷朋友圈,你被“种草”过吗?
上周三半夜,闺蜜突然甩给我个链接:“快看!这面膜我用了三天痘印全消了!”点开却是某微商的商品推文。这种披着朋友外衣的广告,说白了就是朋友圈软文。但它和电视购物狂吼“八星八箭”可不一样,就像你妈劝你穿秋裤——明明带着目的,却让你听着特暖心。
朋友圈软文和普通广告有啥区别?
看这一个对比就明白了:
普通广告 | 朋友圈软文 |
---|---|
明星举着商品喊口号 | 邻居大姐晒自家冰箱囤货 |
“权威实验室认证” | “我老公用了都说好” |
直接挂购物链接 | 最后补句“想要的私我哈” |
说白了,朋友圈软文就是把销售话术伪装成唠家常。去年有个做燕窝的团队,光靠教代理发“婆婆夸我气色变好了”的九宫格图文,三个月流水破千万。
为啥总有人中招?这里头有套路!
前天我在咖啡馆听见俩姑娘聊天:“那个减肥茶推文里的小票图,后来被扒是P的!”其实朋友圈软文的杀伤力,主要靠这三个小心机:
- 熟人背书:同事小王晒的下午茶,比李佳琦的OMG更具有代入感
- 场景植入:凌晨两点发的“加班神器”咖啡,打工人看了直拍大腿
- 焦虑精准打击:宝妈群里突然出现的“三招改善孩子挑食”,看完就想下单
有个做母婴用品的老板跟我说漏嘴:“我们专门雇人潜伏在家长群,收集他们吐槽的育儿难题,转头就写成《自从用了XX,娃终于不踢被子了》。”
这些暗号,看到就得警惕!
教你几招识别软文的火眼金睛:
凡是用“我朋友/亲戚/同事”开头的使用反馈
配图里商品总是和奢侈品同框出现
评论区清一色“求链接”“怎么买”
文案里必带“震惊!”“终于找到了”
上个月某护肤品牌翻车,就是因为50个代理同时发了“闺蜜误以为我去做了热玛吉”的文案,连配图的早餐盘子都是同款。
普通人能靠这一个赚钱吗?
我表妹去年做代购,硬是把软文玩出了花:
× 原话:“澳洲进口奶粉特价298”
√ 改写:“今天被宝妈追着问的断货王,我家娃喝空罐的奶粉终于补到货了”
结果单条朋友圈带来23单转化。但这里头有门道——要把广告写成连续剧。例如第一天晒快递单,第二天发冲泡视频,第三天截顾客反馈,让人不知不觉就信了。
玩过头可能要吃牢饭!
去年有个典型案例:某微商团队编造“医学博士辞职卖祛斑霜”的故事,结果被扒出所谓的博士连高中都没毕业。现在法律规定,就算在朋友圈发广告,如果造成潜在顾客损失,转发者也需要连带赔偿。有个做海鲜代购的,因为代理虚假宣传“当天捕捞”,最后连自家实体店都被砸了招牌。
我的私藏观察笔记
做了三年新媒体运营,发现个有趣现象:那些转化率高的朋友圈软文,往往都带着“不完美”。例如果有个卖厨具的文案写:“虽然锅底还是会糊,但至少不粘鱼皮了”,反而比吹嘘“绝对不粘锅”的多了三倍订单。你看,现在连发广告都得讲“缺陷美”,这届潜在顾客可精着呢。下次再看到朋友圈小作文,不妨先想一想:要是真这么好用,她为啥不藏着掖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直编软文营销网 » 朋友圈软文到底是个啥?看完这篇你就门儿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