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刷到过这种广告?搜个"搬家报价",前五条全是带"广告"标识的链接。作为被百度推广折磨三年的营销狗,今天掏心窝子讲讲这些广告背后的门道。先说个扎心真相:在百度投广告就像炒股,不懂规则的新手八成要当韭菜。
第一问:百度推广到底在卖什么?
去年帮师兄投考研培训广告,开户时才发现推广商品竟有十几种!简单来说,百度把广告位切成三种肉:
- 搜索广告(搜关键词才出现,像精准狙击枪)
- 信息流广告(刷新闻稿时蹦出来,像撒网捕鱼)
- 品牌专区(搜索结果页首屏黄金位,像包场打广告)
血泪教训:千万别信客服推荐的"全家桶套餐"。就像去茶餐厅点菜,招牌菜往往最划算。学界共识指出,中小商家主攻搜索广告+少量信息流才算是王道。
第二问:怎么避免烧钱打水漂?
这里还有个反直觉的认知:出价低反而能拿好位置。去年天河区某茶饮店案例就很典型——他们用"广州奶茶加盟"这种大词,单次点击8块还转化差。换成"天河区奶茶设备回收",单价2块反而周周有顾客上门。
关键诀窍在于:
① 选带地域的长尾词(过滤外地无效流量)
② 避开上午竞争高峰(点击成本能省30%)
③ 给老顾客单独建计划(防止新客广告骚扰回头客)
某程度上说,做百度推广就像玩吃鸡游戏。新手总想抢空投(热门词),老手都爱蹲草丛(长尾词)。实践中发现,带问句的关键词转化率高23%,例如"哪里修打印机便宜"比"打印机维修"更吃香。
第三问:落地页设计有哪些坑?
要纠正个常识错误:有人说落地页越花哨越好。本质上,学界共识指出,简约明了才算是王道——或许说更精确些,网民耐心只有黄金7秒。白云区某装修公司曾犯过大忌:
- 电脑端页面美如画,手机打开要加载12秒
- 联系电话埋在三层菜单里
- 案例展示用模糊设计图
后来我们改成"傻瓜式"落地页:
- 首屏直接放报价计算器
- 电话号码用荧光色突出
- 施工对比图左右滑动设计
三个月后咨询量暴涨300%。因此,落地页不是艺术展,得像快餐店菜单一样简单粗暴。
第四问:数据怎么看才不迷糊?
去年双十一帮服装店投广告,光盯着点击量傻乐。后来发现60%点击来自同行比价,真正下单的不到3%。这时候才明白,这几个数据才算是命根子:
- 转化成本(别超过商品利润的50%)
- 页面停留时长(低于30秒赶紧改版)
- 跳出率(高于70%立即停投)
有个隐藏技巧:看搜索词报告。某教育机构发现大量"免费网课"搜索,立即上线体验课模块,转化率翻了两番。某一种程度上,网民搜索词就是市场上的需求探测器,比任何调研都真实。
最后说点犯忌讳的实话
在百度推广这行当混久了,最大的心得是:别跟风投热门词,要深耕细分需求。你看活得滋润的商家,哪个不是把长尾词玩出花?就像我们教授说的:"做推广要学壁虎,找准缝隙才可以活得久。"
对了,千万别信"三天上首页"的鬼话。真正持久的传播效果,都是慢慢养出来的。下次碰到吹牛不打草稿的,直接怼他:"你估我唔识听煲冬瓜?"(你当我不懂行?)这潭水深得很,但摸清门道后你会发现,其实比追星简单——毕竟数据不会说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直编软文营销网 » 百度搜索推广产品全拆解:新手避坑与爆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