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软文总被平台秒删?

前天隔壁老王哭丧着脸找我,说他花三天写的清水器推广文刚发出去五分钟就被下架了。这事儿真不稀奇,客岁有个做减肥茶的友人,文案里写了句"月瘦20斤",终局账号直接被封三个月。当初平台的考核系统比老中医把脉还准,咱们得先搞清晰——

法典红线区万万别碰
上个月某医疗公司出于软文里出现"治愈率98%"被罚了87万,这但是2023广告法明令制止的相对化用语。记着这几个雷区:

  • 医疗领域:根治、包治、无效退款
  • 金融商品:稳赚不赔、年化30%起
  • 培育培训:保过班、签约提分

平台规则比丈母娘还难搞
抖音和微信的审赞同则能差出十万八千里。有个做美妆的姐妹在抖音说"这款面膜美白效果绝了"顺遂过审,转到视频号就被打回,得改成"可能有助于改善暗沉"。各个平台违禁词库每年更新600+次,客岁双十一期间淘宝新增了"第一品牌"等89个敏感词。

内容品德的三条生死线
上周末帮人来看一个家居广告,开头写着"寰球顶尖打算师匠心打造",终局配图是淘宝50块包邮的装饰画。考核员最恨这种:

  1. 图文完整不符(比如说美食图配减肥商品)
  2. 夸张对比图(P得亲妈都认不出的前后对比)
  3. 隐藏中心新闻(把"三无商品"写成"工厂直出")

真实案例:某大V翻车实录
美食博主"爱吃肉的兔兔"客岁接了个暖锅底料广告,视频里热气腾腾的麻辣锅看着贼诱人。终局眼尖网友发现她根本没开火,锅里飘的"热气"是加湿器造出来的。平台直接断定虚伪宣扬,百万粉账号降权30天。这教训告诉咱们:摆拍可能,但得真煮真吃!

救命!这些数据必须真实
有个做保健品的顾客非要在文案里写"经3000人验证",我让他拿出检测报告,终局只有23人的试用数据。当初平台考核会查这些:
→ 发明权号(要去国家学识产权局官网核查)
→ 检测报告(看是不是CMA认证机构)
→ 贩卖额数据(需与后盾订单匹配)

跟考核系统斗智斗勇
客岁有个做课程培训的友人,把"最牛逼的讲师"改成"比较牛逼的老师",仍是被系统逮住了。厥后咱们测试发现,用拼音缩写、谐音字反而容易触发复审机制。当初有效果的调换方法是:

  • "永恒有效"改成"长期可用"
  • "彻底根治"换成"有助于缓解"
  • "国家级"调整为"行业认证"

万万别信的神秘规则
有人在论坛说周末晚上考核松,终局我顾客试了三次被封两次。切实平台考核有这些隐藏机制:

  1. 新注册账户前三条内容必进人工考核
  2. 含联系方式的图文会自动限流
  3. 统一WiFi下发多个相似内容会触发风控

最新新闻:今年新增考核维度
上个月参加行业闭门会,某平台考核负责人流露,当初连批评区都纳入监禁范畴了。有个卖保健品的在批评区复兴"三个疗程癌症都能好",连带原文被断定违规。更狠的是,近来开始查史实内容,两年前发的违规广告当初被翻旧账的案例更加多。

说到底,软文写作就像走高空钢丝,左边是金主爸爸的KPI,右边是平台的封号大刀。昨天有个做母婴用品的顾客问我:"到底要不要加那句'胜过母乳'?"我直接把2023年母婴广告处罚案例甩给他——你品,你细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直编软文营销网 » 为什么你的软文总被平台秒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