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的大学招生文案是不是总被家长划走?
昨天刷到某高校的招生推文,标题写着《我校新增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开一看满是专业代码和师资数据。这种写法放在今天,就跟用诺基亚发微博一样离谱!《2023年中国高校招生传播效果报告》表现,78%的招生推文阅读量不足300,症结就出在三个死穴:数据堆成山、语气凉飕飕、故事找不到。比如说重庆某高校把"食物迷信与工程专业"写成"本硕连读率35%",家长看了直摇头;改成"小龙虾剖解课开到第四序",当天咨询量直接炸锅。
招生文案到底该说人话仍是晒肌肉?
看两组对比案例就清晰:
- 失败案例:"我校领有3个重点测验室"
- 成功案例:"在测验室打翻培育皿后,我发现了转变天下的秘密"
数据谈话:带故事件节的推文留存时长增强4.2倍(数据起源:新榜探索院)。客岁浙江某二本院校的爆款推文,把机器专业包装成"高达组装训练营",把干燥的《金属工艺学》写成"钢铁侠战甲锻造指南",招生季电话差点被考生打爆。记着:家长要的不是仿单,而是孩子未来的成长脚本。
没有清北的命,怎么写出招生爆款?
青岛某省属高校的操作堪称教科书——他们给每个专业都打算"学长学姐闯关记"。比如说水产养殖系写成:"大三学姐在胶州湾养出彩虹色生蚝,当初日料店老板天天堵校门"。详细操作三板斧:
- 课程包装要中二:"数据架构与算法"改成"代码修仙渡劫指南"
- 就业案例要详细:不说"就业率97%",改说"客岁有个学长在腾讯养电子宠物"
- 校园生生坑彩蛋:食堂阿姨的"抖勺特技"比米其林课程更存在影象点
招生政令写成小作文会不会不专业?
看这一个对比表格就懂:
传统写法 | 场景化改写 | 效果对比 |
---|---|---|
奖学金覆盖率45% | 在自习室捡到校园卡的同学,73%最后都拿了奖学金 | 咨询量增强210% |
国际化办学特色 | 上学期有个男生在剑桥荡舟掉进康河,当初成了学妹们的段子素材 | 转发量翻5倍 |
广州某民办院校客岁玩得更野,把登科告诉书开箱做成连续剧:第一期拍"拆快递式登科",第二期揭秘"校长署名背后的秃顶危急",第三期直接让学姐穿着汉服在告诉书上画漫画。这套组合拳让他们的推文冲上同城热搜。
当其余黉舍还在晒素养楼时,聪明人已经开始玩转新套路
客岁爆红的"招生背眼包"成都某高校,把专业先容做成系列表情包:盘算机系是"修电脑终身会员",汉语种文学标注"黛玉发疯文学深造班"。更绝的是他们拍的食堂vlog,大叔颠勺画面配上《中华小当家》BGM,这条视频直接带来23%的报名转化率。说真的,招生季的流量密钥早就不是比拼硬件,而是看谁能把学生的校园生涯拍成连续剧。
当初该重新想一想你的招生文案了:有没有让00后想截屏转发的神梗?有没有让家长看完就想问"这一个专业详细学啥"的钩子?记着,好的招生文案不是跪着求人来看,而是站着把黉舍特色说成让民气痒痒的故事。毕竟,挑撰大学就像谈爱情,第一眼心动了,后面的条件才有人违心懂得不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直编软文营销网 » 大学录取软文怎么写才抓人,三招教你避开80%新手都会踩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