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种草的产品为啥总踩雷,三招辨明真假软文

前天晚上刷友人圈,看到闺蜜晒了款"七天瘦腰神器",配文写着"不节食不锻炼,躺着就能有马甲线"。我盯着手机屏犹豫了半小时,最后仍是没忍住下了单。终局呢?当初那玩意儿在墙角吃灰,腰围却是被智商税勒紧了一圈。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阅历?


一、新闻标题套路大起底:从种草到踩雷的108种戏法

客岁我表姐在某平台看到篇《厨房小白秒变大厨》的推文,花398买了套"米其林同款厨具"。到货才发现,所谓的不粘锅煎蛋必糊,陶瓷刀切个番茄都打滑。这事儿让我扒出了新闻推广的经典脚本:

虚实软文对比表

特点真实推广虚伪软文
商品展现呈现事实采用途景适度PS特效
网民评估带瑕疵的真实反馈清一色5星好评
购物渠道正规电商平台微信转账或盗窟链接
售后保障明确退换货流程"一经拆封概不退换"

举一个真实案例:某网红吹爆的"照相显瘦神器",事实是批发商圈2块钱的塑料夹子。最绝的是有买家追评:"夹衣服显瘦是假的,夹钱包防剁手却是真管用!"


二、三招破局术:从韭菜变聪明潜伏顾客

上个月共事老李在抖音买了款"黑科技钓鱼竿",终局在河干被鱼拽走了竿稍。咱们研发了一套防坑指南,照着做能避开80%的雷:

第一招:时间测验法

  • 刚上市就全网爆红的商品,等三个月再动手
  • 查品牌注册时间,成立不足半年的要小心

第二招:批评考古学

  • 重点看"最新评估"和"追评",特殊是30天后的反馈
  • 搜查"商品名+翻车/维权",可能有意外收获

第三招:场景还原术

  • 要求卖家发无滤镜实拍视频,最好边用边讲解
  • 线下找同款试用,比如说电器先去实体店摸真机

有个狠人友人更绝,看到"办公室神器"推广直接杀到厂家,发现所谓革新打算就是给个别文具贴了层贴纸。他当场拍的对比视频,当初还在B站挂着呢。


三、商家自曝行业内情:好商品为啥也做软文?

聊个真事。本地有家做了20年的老牌毛巾厂,客岁被逼着做新闻营销。老板老张愁得直薅头发:"咱厂里毛巾能用三年不起球,可年轻人就爱买网红款。"厥后他们拍了条"暴力测试视频":用毛巾当绳子吊起200斤壮汉,配上文案"爷爷那辈就在用的国货",愣是在拼多多卖断货。

好商品的软文特点

  1. 敢说缺陷:"洗完会稍微掉毛,三次后消逝"
  2. 供给验证:"随意找条同价位毛巾对比吸水性"
  3. 连续服侍:"三年内起球包退,视频为证"

当初老张厂子的直播间有个保留节目——用显微镜看毛巾纤维浓度。受众都说:"这比电视剧还下饭!"


前两天去菜商圈,闻声卖菜大妈跟开销者说:"这西红柿别看长得丑,比超市打灯的切实。"这话突然点醒我——真正的好商品就像会过日子的媳妇,可能不会说英俊话,但能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下次再看到"七天美白"、"月入十万"的软文,不妨多想一想:要真有这么神,发明人早该得诺贝尔奖了吧?记着喽,天上掉的不是馅饼,可能是经心包装的砖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直编软文营销网 » 朋友圈种草的产品为啥总踩雷,三招辨明真假软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