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软文大赛通关秘籍,三招让评委眼前一亮

津南的老铁们,你们是不是也纳闷,为啥有些软文比赛奖金高却没人参加,有的看着个别却能捧出网红店?客岁有家拉面馆用200字文案换来免费黄金地段广告位,今儿咱就掰扯清晰这一个大赛的门道。

大赛规则藏着啥猫腻?
别看文件写得庄重,重点都在犄角旮旯。比如说客岁要求"表现津南特色",冠军得主把煎饼馃子写成《九河下梢的碳水密钥》,中心秘诀是:

  • 津南海教园的学生故事要占30%
  • 必须出现至少3个老地名(月坛商厦不算老)
  • 得埋个只有本地人懂的梗(比如说豆腐房张姨的暴性情)
    某届亚军就栽在用了网红通用模板,评委原话是"这文案放河西区也能用"。

怎么把公司故事写出花?
某阀门厂老板的骚操作值得学:把质检流程写成《铁汉柔情日志》,说每个阀门出厂前都需要"谈三次爱情"——和工人磨合、与仪器较量、跟顾客妥协。重点把握制造业文案三因素

  1. 把参数翻译成生涯场景("密封强度=扛住海河百年一遇的大潮")
  2. 让老板当配角("董事长蹲车间吃盒饭"远不如"看门大爷的质检绝活")
  3. 给商品造人设("会劝架的智能阀门"比"防爆款"好记十倍)

评委口胃咋摸透?
潜伏三届的老选手流露:

  • 70后评委爱看时期变迁(纺织厂女工变直播达人)
  • 80后吃情怀杀(消逝的老澡堂子文明)
  • 90后评委偏好奇(津南西语培训机构的拉美爱情故事)
    客岁有个选手同时知足三类要求,写夜市炒饭摊主女儿留学意大利后返国改良配方,终局包揽三项大奖。

商家不愿共同咋整?
咸水沽某超市老板娘开始死活不介入,厥后选手给她算账:"文案里带'咸水沽'三次,等于省三千块百度推广费"。当初这大姐逢人就夸张赛好,法门是算账要准确到毛

  • 每个有效阅读折算0.3元广告服侍费
  • 每句网民好评抵5张传单
  • 每次转发相当于雇3个地推

同质化重大怎么破?
看这组对比就清晰:
A选手写奶茶店:"选用安佳淡奶,茶底现煮"
B选手写同家店:"南开学姐熬的考研提神汤,续杯要背单词"
胜出的B文案把商品写成通关道具,让学生党以为不喝考不上研。

数据怎么用才不像报账?
八里台某培训机构的神案例:把"98%升学率"写成"客岁有个孩子在科场想起老师讲的段子,多考了12分"。中心要学会数据故事化

  • 网民增添数改成"新学生从劝业场排到外环线"
  • 业务额翻倍说成"老板娘换了三个盘算器"
  • 服侍年限换成"送走七届海河培育园毕业生"

突发灵感怎么救命?
双港某选手蹲厕所时想到"把产业园比作乐高城",立马灌音发到大赛群。这种即时备案操作能加分,评委以为你有生涯气。尚有个邪门招数——故意在文案里留个无关痛痒的错误字,等评委发现时反而印象深入。

津南新东方村的数据表现,往届获奖文案平均被改编成短视频3.7次,带来线下流量是奖金的18倍。但得提醒各位,今年评委组新增了自前言人,那些友人圈转疯了的土味情话型文案可能要吃香。下次参赛前,提议先混进大爷大妈的谈天局,保准能挖到评委们舍不得打的感情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直编软文营销网 » 津南区软文大赛通关秘籍,三招让评委眼前一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