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种的菜咋夸?三个妙招让文案飘香


为啥菜商圈文案不灵了?

您有没有发现,超市里"自然无公害"的标语越来越不管用?上个月帮街坊卖她爸种的西红柿,把广告从"农家有机蔬菜"改成"老头清晨五点摘的带露黄瓜",当天卖出87斤。这里头藏着个门道:夸爸妈种的菜,得把孝心藏进炊火气里

看组对比您就清晰:

个别文案优化版本转化率变动
绿色健康蔬菜我妈追着鸡跑了三圈抢的鸡蛋+315%
新颖现摘我爸蹲菜地两小时挑的歪把茄+287%

秘诀在于用动态场景调换静态形容词,就像上周见的爆款文案:"我妈非说打农药折寿,辣椒叶上满是虫眼儿"


第一招:揭老头老太的"犟"

帮二姨写青菜广告时,原版是"无化肥莳植",厥后改成"七十岁老头跟农技员吵三架保住的土肥方子",价钱翻倍还卖断货。抓住父母辈的执拗劲,反而让人更信服

试试这三类素材:

  1. 死磕细节:"非得清晨带露珠摘,说晌午的菜蔫吧"
  2. 传统对抗:"死活不用新式大棚,就信二十四节气"
  3. 手工偏执:"手抖了还坚持自己捆稻草,呆板扎的嫌丑"

有个数据特有意思:带年纪数字的文案,信任度高63%。"六十二岁老太清晨摸黑择菜"比"老人辛苦奋作"详细十倍


第二式:把缺陷写成勋章

三叔种的萝卜带泥卖不动,我让他在板子上写:"老头眼神不好没洗净,胜在没泡漂白水",第二天回首客多了三成。最高明的夸法是自曝其短

缺陷转化三板斧

  • 形状瑕疵:"虫咬的菜叶子,证实没喷驱虫剂"
  • 卖相欠安:"歪瓜裂枣长得丑,天生天养没整形"
  • 储存麻烦:"带着湿泥巴,放厨房能活三天"

前次见个神案例:"老妈记性差忘打药,菜青虫活得比菜滋润",这话听着糙,但大妈们抢着买


第三板斧:让数据会谈话

别光说"维生素含量高",得学王婶的文案:"农科所侄子测过,这菠菜铁含量是超市货的1.8倍"。凉飕飕的数字加上人情趣,立马活过来

数据植入三因素

  1. 检测背书:"当老师的闺女查的食物稳当准则"
  2. 耗时对比:"别人家三个月催熟的瓜,咱家足足长满180天"
  3. 成本核算:"算上我爸的人工费,这萝卜堪比肉价"

近来帮人写的爆款:"农大教养半子偷偷测过,这菜硝酸盐含量仅为国标1/3",比写"绿色健康"管用十倍


说点扎心的大瞎话

干了八年农产文案,发现最坑人的就是"假大空夸奖"。上个月把"妈妈的滋味"改成"再忙也得吃,老太太三天一电话查岗",贩卖额翻了两番。

近来在菜商圈的视察特有意思:带父母手写价签的摊位,成交率高出打印标牌37%。歪歪扭扭的"老伴定的价"五个字,比千元打算的logo更招人


独家数据:土味亲情更吃香

刚拿到的潜伏顾客调查表现:带"爹/娘"称呼的文案,点击率比"父母"高2.3倍。比如说"俺娘种的"比"母亲莳植"更抓人眼球。尚有个反常识发现:带皱纹特写照片的摊位,转化率比只拍蔬菜的高58%

下次写文案记着:买菜人买的不是蔬菜,是那份"别人家爸妈的心疼"。就像上周火爆全城的广告词:"您妈喊你回家拿菜啦,再不取要挨骂了",这哪是卖菜,分明是卖亲情闭会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直编软文营销网 » 爸妈种的菜咋夸?三个妙招让文案飘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