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广告软文怎么写?三个真实案例教你避开雷区


一、新手最容易踩的三个坑

"为啥别人写理财商品论文顾客追着咨询,你写的像杳无音信?"上周帮银行友人改文案时发现,新手最爱犯这三个错:把仿单当文案抄,把顾客当专家唬,把广告当新闻发。举一个血泪案例——某理财司理写的"年化收益率3.85%的固收类商品",阅读量还没食堂菜单高,改版成"工资卡躺着也能多赚奶茶钱"后咨询量直接翻倍。

要命操作对照表:

自杀式写法救命版写法
"本商品风险等级R2""比余额宝多赚两杯咖啡钱,风险差不多"
"专业资产治理团队""隔壁王姐靠这一个悄悄攒下私房钱"
"详询理财司理""扫码测测你能多领多少零费钱"

特殊是那句"详询理财司理",跟医院挂号处的"有症结找医生"一样让人想掉头就跑。


二、第一人称仍是第三人称?

客岁有个爆款案例值得琢磨——某基金公司让客服小妹用日志体写"接听500个电话后,我发现这届基民三大错觉",阅读量10万+。用"我"讲故事比用"咱们"吹牛亲热十倍,就像菜场大妈传授买菜阅历,比专家讲座更抓人。

人称挑撰指南:

  • 科普类用"你":比如说"三分钟教你看懂K线图"
  • 案例类用"TA":如"90后宝妈用定投攒出早教费"
  • 专业剖析用"笔者":适合解读政令文件

万万别学某些平台写"本公司重磅推出",这语气跟民政局发完婚证似的,谁爱看啊?


三、信任感怎么堆出来?

见过最绝的信任构建是某证券App的骚操作——把风控总监的工作照P成表情包,配文"盯盘比丈母娘查岗还严"。专业人设+沙雕表达=年轻人的心头好,比列二十个奖项管用多了。

信任三件套:

  1. 数据要会穿衣
    "网民复购率83%"改成"10个老顾客8个会续费"
  2. 证书要讲故事
    "持牌机构"后面加句"就像开车必须带驾照一样安心"
  3. 风险提醒要软
    "投资需谨严"换成"别把买菜钱都押上"

记着,金融广告不是毕业论文,顾客要的是人话不是术语。


四、转化按钮藏在哪?

客岁双十一某银行的神操作——在推文里埋了个"奶茶盘算器",输入月开销金额就能算一年能省多少理财金。把干燥的收益测算变成游戏,转化率比直接放二维码高五倍。

举动号召进阶玩法:

  • 反常识钩子:"越是理财小白越要看的避坑指南"
  • 场景化入口:"地铁上三分钟开明电子账户"
  • 交际货泉:"测测你的财商打败了多少同龄人"

万万别学某些平台写"即时购物",跟商场大喇叭喊"最后三天"一样引人烦。


说到底,金融软文自动天生不是炫技场。就像楼下早餐店老板不会跟你背营养成分表,只会说"今天的油条特殊脆"。下次写文案前,先把商品仿单锁进抽屉,逮着客服共事问:"近来顾客最常吐槽什么?"把这些真实痛点变成故事,比堆砌专业词汇管用一百倍。对了,万万别信什么"金融文案必须高大上"的大话,客岁刷屏的谁人爆款,开头但是写着"自从学会这招,我再也不怕妻子查账了"——真实,才算是非常好的套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直编软文营销网 » 金融广告软文怎么写?三个真实案例教你避开雷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