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提问:为什么别人的软文能让人不由得下单?你写出来的总像广告?
我刚入行时也纳闷:显明都是写商品,为啥共事小李的文案能让贩卖额翻倍,我的阅读量总卡在三位数?直到有次看到顾客把竞品的软文当友人圈转发,才突然开窍——软文推广不是推销信,而是披着故事外衣的“钩子”。
第一关:搞懂软文推广到底是个啥玩意?
你可能听过这一个说法:“软文就是软性广告”。这话对了一半。举一个真实例子:客岁有个新品牌「桃气丛林」,他们推气泡水的文案压根没提质料多好,反而讲了个“00后女生逃离996开果园”的故事。终局呢?3个月贩卖额破50万瓶,网民留言都在问“果园地址在哪”。
中心差异点在这:
- 硬广:我家气泡水含真实果汁(说教式)
- 软文:辞职种桃的姑娘发现,做饮料比上班快乐100倍(故事代入)
说白了,好软文要让受众自己得出“该买”的论断。就像你给闺蜜安利电视剧,断定不会说“这部剧豆瓣8.2分”,而是“昨晚我哭湿了三包纸巾”。
第二关:怎么找到让人上头的切入点?
先来看组数据:某头部MCN统计过,带货转化率高的软文,78%用了这3类开头:
- 反常识论断(例:“喝了5年奶茶,我的体检报告比健言教练还英俊”)
- 场景化痛点(例:“开完这瓶老干妈,我才发现独居的孤独有多害怕”)
- 强对比画面(例:“共事用保温杯泡枸杞时,我在办公室煮螺蛳粉”)
新手实操指南:
- 拿张纸列商品全体采用途景
- 圈出最反常规的谁人(比如说眼影盘和修电脑)
- 把商品变成场景里的“救世主”
举一个极其案例:有个卖除螨仪的小品牌,文案不从健康角度切入,反而写“租客退房后在床垫下发现前任留下的求婚戒仲铮终局当天咨询量爆了——原来良多房东买去检讨出租屋。
第三关:避开90%新人会踩的3个大坑
说个扎心的事实:某代经营公司统计,甲方毙掉的初稿里,64%栽在这三个症结上:
- 自嗨式写法:“历经108道工序”(网民OS:关我啥事?)
- 新闻量过载:巴不得把商品仿单抄上去
- 强塞购物指令:每隔三段就出现“即时下单”
避坑对照表:
错误树模 | 撰改思路 | 真实效果 |
---|---|---|
“采用入口椰油” | “闺蜜问我头发怎么突然不炸毛了” | 某护发素转化率增强27% |
“限时优惠还剩3天” | “前次没囤货的共事,当初天天蹭我的” | 某纸巾复购率上涨41% |
特殊提醒:万万别鄙视“废话文学”。有组AB测试数据表现,在软文里加“我本来也不信”“直到膝盖中了一箭”这种口语化表达,阅读实现率平均高出23%。
本人观点时间
干了五年文案,我最想对新人说:软文写作和谈爱情一样,最为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敢把商品缺陷摊开说。客岁咱们接了个暖锅底料名目,顾客死活不让提“吃完衣服有滋味”。厥后文案改成:“每次在家煮暖锅,街坊都以为我在搞重庆暖锅试吃会”,反而成了传播亮点。
记着啊,当初潜伏顾客比猴都精。与其吹得天花乱坠,不如学学小区门口卖西瓜的老王——他永远就吆喝那句:“包甜,但第三片开始齁嗓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直编软文营销网 » 三步写出让人上头的营销软文:真实案例+避坑指南